信息播报 |
智能电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智能电网 >
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工程实现系统高效集成(2)
发布日期:2012-02-22  中国电力营销网   来源:万方数据

 

2.2 物理结构

方案物理结构示意如图2所示。为满足上述整合思路,进行了以下研究和探索。一是需要提供供电企业统一门户平台,构造一个开放的软硬件支撑平台,提供一站式访问,二是按照信息资源规划的模型构建供电企业统一的数据中心,在保证数据稳定可靠传输的情况下实现异构系统之间数据格式的自动转换和智能路由,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的基础上,提供用于辅助决策的指标体系,三是研究应用动态建模与开发工具来搭建统一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对部分系统进行重构。

图2 方案物理结构

2.2.1 企业门户平台

 企业门户平台的主要目的是向用户提供访问多种类型信息的单一入口。无论信息存贮在何处(如公司内部网络或Internet)、信息的格式如何,平台都可以按照用户喜好的方式个性化地收集、展现这些信息。

  主要设计功能有:

  (1)全面的内容整合。企业门户平台通过建立底层结构来联系横贯整个组织内外的异构系统、应用、数据源等,完成在组织内外的ERP、CRM、SCM、数据库、数据仓库,以及其它重要的内部系统之间无缝地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要。

(2)多层面的管理。从接入层到展现层,提供全面的管理,如发布管理、目录管理、用户管理、模板管理等。

(3)个性化服务。企业门户平台可以提供非常个性化的界面内容和界面形式。同时,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也提供了可直接应用的、适合用户部门或公司功能的视图模板。

(4)安全认证机制。企业门户平台提供灵活的角色、组,成员的用户级权限管理机制, 更提供了通过口令或CA身份认证单点登陆的功能,可按级别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同时包含用户注册服务。

(5)信息采集与发布。包括通用信息采集与发布和政策法律采集与发布。

(6)系统管理与维护支撑系统。用户—角色—权限管理系统;数据管理:导入、导出,日志管理:可追踪,记录用户的每一个操作。

2.2.2 数据中心和指标分析系统

由于供电公司电力的业务系统需要处理主题众多的数据,数据项间的关系复杂,贯穿于业务处理的各个环节,客观上造成建设良好规划的全局数据模型的复杂性与必要性。因此需要建立数据中心,中心数据库将汇总供电公司的内/外数据,为领导层、研究人员、各个部门进行决策和分析提供统一,准确的数据来源。数据集市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以支持不同的应用。用户前端部分是利用报表和分析工具将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的数据以灵活快速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主要设计功能有:

(1)数据采集,每天定时从各个应用数据库获取相关信息;

(2)数据清洗,保持数据一致性、完整性;

(3)数据转换,将数据按要求汇总、聚合或生成衍生数据,例如复杂技术指标;

数据存储:将抽取、清洗、转换后的数据按预定义的数据模型存放在关系型数据库中。

(4)数据管理:对存储的关系型数据进行性能优化、定期备份和日常维护,进行安全性控制。

(5)关键指标处理。信息处理模型中间是分析层。是数据再次加工的中心。它提供一系列模型和体系来提供数据加工的方法和手段。经过使用分析工具,加工和分析数据,得到有用的信息。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建立业务主要指标(KPV)系统,通过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手段进行分析和预测。

1)指标分析。指标分析完成同一指标的时间、场所(地区)分析和指标之间关系分析的功能。

2)在线分析处理。电力企业的源数据事实上是一种多维数据,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并有一定的层次关系。例如电费收取有时间、地域,不同电价类别,不同的电费结构等多项信息,同时又与用电量的销售情况相互联系,并且相互依赖。从多个角度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图3统一门户接入平台的系统逻辑圈分析与解释是得到正确决策必须的过程。

 

图3 统一门户接入平台的系统逻辑图

  2.2.5 工作流平台

  工作流平台是以支持流程自动化和过程优化为目标,遵循工作流管理委员会制定的WFMC标准,开发一个基于Web的、逻辑完整的工作流自动化平台,具备图形化的过程定义和组织机构定义工具,支持顺序,并发、分支、子过程等各种复杂业务流程。提供可视化流程监控和动态配置工具。实现和监控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任务流转和信息沟通。

工作流管理平台主要内容分3部分:

   (1)软件构件。为工作流系统的各种功能提供支持,完成相应功能的实现,包括流程过程定义,流程的发起、审批、监控、结束等。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软件构件是实现工作流管理的基本构件,负责整个工作流管理的基本功能实现。它包括:工作流模型建立,工作流执行服务,客户应用管理。

(2)系统控制数据。存储本系统和其他系统进行逻辑处理,流程控制、规则,约束条件、状态,结果等数据。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存储的数据可以分成:工作流控制数据,它是工作流执行服务对其进行控制,用于处理过程或活动实例上相关数据,控制过程实例状态转换的条件,并决定相关的逻辑走向,可以被应用所修改,应用数据,是指由应用程序操作的数据,反映的是具体业务的实际内容信息,它是在整个流程中进行流动。实际上,前2个数据是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本身需要的数据,第三类数据是其他系统中的业务数据。比如,ERP系统结构化的数据。

(3)其他应用与应用数据。供工作流系统调用的外部应用和数据,并不是工作流产品的一部分,但它们会被工作流产品调用,从而作为整个工作流系统的一部分。工作流管理系统在设计和实施中,都必须提供足够的柔性,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要。在与不同的应用系统进行交互时,要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可以建立应用接口规范和提供标准的API函数在不同的系统间进行交互;可以建立灵活的调用通道,直接调用ERP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事务处理。这种调用可以在分布和异构的系统间进行。

2.2.4 建模工具

     建模工具支持数据库建模,业务信息建模,业务功能建模,业务流程建模,组织机构建模。可以在免代码开发的基础上完成企业业务的全面建模。包括数据库建模、业务信息建模、功能环节建模、组织机构建模。

3 实施效果

     基于数据总线的信息系统整合,或者说建立企业的数据交换平台,对企业的信息化一体化建设来说,是一项基础工程,在菏泽供电公司信息一体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决策支持提供科学,可靠、及时的依据和标准,从投资及效益方面来看,实施效果主要表现在:

(1)在数据自由交换的基础上,可以对目前信息系统的功能和设备进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软硬件的作用。

(2)可以逐步地开展信息一体化工作,减少由于一次性投入造成的资金风险。

(3)不影响目前的系统应用,保护了已有投资。

(4)由于管理决策层应用建立在数据总线平台上,而基础业务应用仍建立在已有的基础数据库之上,这种应用的分离,减少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可以减少未来系统升级改造的费用。

(5)提高协同工作能力,快速应对供电企业对信息的各种新的需求。信息资源整合集成后可以使信息的采集者,分析者、维护者和使用者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协作,提高信息的采集速度和利用率,从而为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6)采用B/S结构,客户端不需要做任何改变,便能定制、浏览各种信息,从而把管理和维护成本降到最低。比实施前节约工作量80‰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7)可以帮助供电企业在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下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从而提醒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获得更高的利润和价值。

4 结语

信息一体化涵盖的很多内容属于新兴的技术领域,需要长期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ERP应用、创一流同业对标和模型自动化技术发展,重点做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

(1)针对推广的ERP系统,Maximo设备管理系统等进行接口开发,实现和这些系统数据无缝化连接,同时提取相应的指标进行决策分析。

(2)进一步完善应用动态建模和应用开发集成工具,使得它支持复杂的功能界面设计,支持高度复杂、交互、可视的商务规则程序,以保证实现复杂的商务逻辑和业务要求。

(3)利用数据仓库相关技术进行深度的分析与挖掘。现有系统主要对管理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但是对实时数据没有进行深度的分析与挖掘,下一步主要利用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对实时数据和管理数据的进行综合利用。


 

中国电力营销网投稿热线:010-63438088/63361156 新闻投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14306897
邮箱:keymedia#powersp.com.cn(请将#换成@)
相关信息
2013年11月19-21日,主题为技术共建、精益求新 的全国输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