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播报 |
业界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传播 > 业界视点 >
大电网让藏族村落焕发生机
发布日期:2012-06-21  中国电力营销网   来源:国家电网报

    6月的甘肃省肃南县皇城草原,天蓝草绿、牛肥马壮。6月18日下午,我们沿着平均海拔3200多米的祁连山脉一路向南,远远看到一座挂满经幡的白塔,这里就是皇城镇水磨沟片河西村了。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直配变台区试点示范工程,让这个深藏在祁连山腹地的藏族村落生机焕发。

水磨沟“拥抱”大电网

走在平整的村道上,两旁的农舍整齐划一,青砖黄瓦独具藏族特色。与许多村庄不同的是,这里农舍上空不见蛛网式的输电线路,唯有村路一侧整齐地排列着几基电杆,将四根低压线路架设至各户家中。皇城供电所所长张杰说:“这个村由35千伏/0.4千伏直配变台区供电,减少了一级电压转换,所以线路、杆塔都简化多了。”

水磨沟片有河西、河东、东顶三个村子,聚居了467户2000多人,全部是藏族,经济来源以牧业为主。2011年以前,这三个村子由当地孤网运行的小水电站供电,供电质量较差,用电费用高,牧民们买得起电器却用不成。河西村村委会主任黄玉宝说:“这些年,牧民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收入越来越高了,可是电不行,许多家用电器都用不了,更别提使用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了。”

2011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根据部分偏远地区大电网无法延伸到村社的实际,结合正在实施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了35千伏直配变台区试点示范工程,水磨沟就是试点之一。去年9月24日,肃南县35千伏水磨沟直配变示范工程正式开工,至12月15日竣工。工程共建设35千伏线路1.19千米、0.4千伏线路1.54千米,组立杆塔13基,安装35千伏/0.4千伏变压器2台。

在牧民白华丹家宽敞的客厅里,一台40英寸的液晶电视机里正播放着欢快的藏族歌曲。白华丹家有5口人,养了500多只羊、20多头牛,一年有十几万元的经济收入。他说,房子是2008年村里统一规划建的,搬进新家后电器却启动不起来,“自从去年村里的电网改造后,再也没停过电。”

最令他兴奋的还是电力给生产带来的便利。近十年来,甘肃响应国家的退牧还草政策,牧民们从过去无计划的放牧转变为各家固定草场圈牧,并逐渐有了相对固定的定居点。每年冬春两季,他们要将牲畜圈养,因此需要储备大量草料。以前,由于供电质量差,村里只有五六台铡草机。2009年2月份,牧场遭遇雪灾,白华丹家饿死了29只羊,全村损失了1000多只羊。现在,光是他家就购置了1台铡草机、2台粉碎机。有了充足的草料,白华丹家就可以放心地扩大圈养规模了。

科技点亮牧区未来

甘肃肃南县电力局生技部主任方国忠指着变压器上方一个方形的盒子说:“那是防盗检测器,只要有静物在杆下停留5分钟以上就会自动拍照、报警。”

直配变台区试点示范工程采用了许多新技术,例如在线路设计上兼顾可靠、经济和适用性,配电箱选用智能化综合配电装置,还安装了集中抄表系统。一系列科技手段的应用,让居住在水磨沟的牧民彻底告别了低电压,电压合格率从改造前的不足85%提高到了96.7%。

肃南县是全国唯一一个裕固族自治县,包括裕固、藏、蒙等13个民族的3.69万人,生活在近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其中农牧业人口占68.5%。长期以来,地广人稀、人口居住分散给当地电网建设带来了困难。

肃南县电力局局长杨宛聪亲历了1998年以来农网建设的三次跨越。1998年国家“两改一同价”政策实施后,经过几年的发展,肃南农村电网架构初步形成,电网建设惠及全县6乡2镇的大多数行政村;2006年“户户通电”工程的实施,解决了无电偏远地区的大部分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2008年至今,随着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电力建设等惠民工程的相继实施,肃南电网又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10年起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后,完整统一的肃南电网基本建成,电网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逐渐迈进电气化。

今年,甘肃省电力公司计划投资1900万元建设、改造肃南电网,其中10千伏电网“手拉手”和智能抄表系统建设将进一步提高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未来,科技与智能将是牧区电网的发展方向。我们要继续配合国家的惠民政策,让千家万户都能享受到大电网输送的优质电能。”甘肃公司相关负责人信心十足地说。


中国电力营销网投稿热线:010-63438088/63361156 新闻投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14306897
邮箱:keymedia#powersp.com.cn(请将#换成@)
相关信息
2013年11月19-21日,主题为技术共建、精益求新 的全国输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