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播报 |
媒介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传播 > 媒介声音 >
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外援观念
发布日期:2011-12-09  中国电力营销网   来源:

  受甘肃幼儿园校车重大伤亡事故的影响,中国向马其顿援助23辆校车的新闻近来受到中国网民和舆论的格外关注。“援外校车”与“校车惨剧”的反差,让很多网民抱有不理解情绪。一家网站甚至发起了一项名为“你是否赞成中国对外援助校车”的网络调查,近万名网友参与投票,高达98%的人对该援助项目持否定态度。

  应当看到,部分网民和舆论的态度尽管有些偏激或失控,但表达的情绪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客观而言,国内各地普遍存在的校车问题跟中国政府对外援助项目完全是两件事情,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更不能由此对我们的对外援助政策抱怀疑态度。但是,网民和舆论对此事的强烈敏感度充分说明,内政与外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交动作不能不顾及本国民众的心态和本国的基本国情。

  外援之道既需要大智慧(601519,股吧),也需要小精明。对外援助原本是精明之举,可以带来诸多附加值,符合我们的大国形象和长远利益,但是援助的时机也很重要。可以看出,如何让外援项目符合本国国情,如何让外援工作脱离“外交搭台、经济唱戏”的思维模式,如何让外交动作顾及到国内百姓的情感舒适度,所有这一切或许是摆在中国外交面前的新课题。

  网民的情绪可以理解,但如果就此否定外援工作的必要性却是错误的。外援工作不搞不行,一个不搞外援的国家在世界上不会有立足之地。援外是大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国际惯例。通常情况下,它不只是钱的问题。外援是政治,是交情,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大国的网民和舆论要有大国心态,恰如大国政府要有大国思维和大国气魄。

  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实施外援之道也一直是让政府头疼的问题。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百姓也对本国政府“大手大脚地实施对外援助”表示不理解或不满意。比如对华援助,他们认为中国有钱了,已经不需要援助了,何况他们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但是可以肯定,发达国家不可能大规模削减对外援助,甚至停止外援工作,因为这同样会伤及它们自身的国家利益。

  同样的道理,中国政府的对外援助工作还得正常开展,对于中国公民而言,抱着理性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对外援助,树立正确的外援观念,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我们如今的对外援助并非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般超出自身承受能力搞对外援助。历史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那样的“勒紧裤带援助”不仅损及自己的利益,也不一定能得到受援国的友谊。

  因此,对外援助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战略有思路,还得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应当看到,外交部不仅需要制定更加符合国情的外援之道,而且也需要在对外援助方面与社会各界多做沟通,多向社会做详尽的说明。尽可能多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对外交部门来说也是一项新任务。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我们也有机会和可能扩大外援助,这是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应当尽可能地让公众了解国家外援的政策、规划、相关数据和实际效果,这样也能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外援观念。


汪嘉波


中国电力营销网投稿热线:010-63438088/63361156 新闻投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14306897
邮箱:keymedia#powersp.com.cn(请将#换成@)
相关信息
2013年11月19-21日,主题为技术共建、精益求新 的全国输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