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国家版权局出台的基本稿酬标准,每千字30元-100元,至今仍为全国发行的报刊的“行业指导价”。业内估计,全国报刊的稿费平均数大约也就在100元。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汤兆志12月5日表示,国家版权局已将修订稿酬标准纳入工作计划(相关新闻见C14)。
据说现在全中国靠自由撰稿为生的,超不过1000人,而且不少处于相当窘迫的境况,作为自由撰稿人的一员,我对此深有体会。
第一个打击是低稿费。1999年国家版权局出台的基本稿酬标准,每千字30元-100元,至今仍为全国发行的报刊的“行业指导价”。业内估计,全国报刊的稿费中位数大约也就在100元。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汤兆志12月5日表示,目前的稿费标准太寒酸,国家版权局已将修订稿酬标准纳入工作计划。但我个人对此并不感到激动。
低稿费对自由撰稿人而言,是自尊和生存的双重打击。我从来是抵制低稿费的。2008年,有家老牌报纸约我写评论,千字50元。我一口就拒绝了,并且明白表示是嫌稿费低。那女编辑竟不能理解,说:“宋老师,给我们写稿子您还计较稿费啊?”
这位老牌大报的女编辑不明白,一个写字的人,就是写作市场上的一个自由劳动力,他也一样需要草标插头颅,待价而沽。
后来又遇到过另一家老牌大报的编辑,还是个女的。她给出了千字300元的稿酬。我答应了,因为我要写的是民办教师问题,我父母都当过民办教师,仅从私人情感而言,我也必须为这个群体呼吁。所以我下调了自己设定的稿费底线,接了这篇约稿。可事后偶然的机会我才知道,这家报纸给我的只是千字100元,女编辑自己掏腰包补贴了我200元。我想把这200元退给她,她没同意,她说:“我们的稿酬待遇是不高,但我们的编辑待遇还不错呢……”
第二个打击是拖欠和赖掉稿费。我遇到过一家周报,拖欠我稿费9个多月,累计近万元。开始我催编辑,后来直接找他们总监。不料总监第一句话就是,“我刚动完癌症手术”……搞得我很不好意思。还好,催了总监后一个月,稿费就全部来了。
但不少人就没我这么幸运了。我有个朋友阿莱夫,职业是警察,业余也写字,前些日子他说,2011年他写了几十篇稿,有1/3没收到稿费。他倒是大度地表示,那些欠我稿费的,我真想不起来他们都是谁了。
再一个打击是超低转载稿费。我第一次收到千字25元的转载稿费时,恨不得把稿费单贴到那家报社的大门口去示众。后来收这种超低稿费收得多了,也习惯了。攒个十来张,也去邮局取回来,大概还可以买十来斤猪肉。
转载付钱还算好的,更多时候是根本收不到转载稿费。比如2008年我给某报写的地震祭文,被另一家都市报全文转载,事先既不知会,事后也不付稿费,我就写博客骂。他们来道歉,之后要我删博文。我不删。他们后来硬是没给我稿费。据说是被我骂了所以不给。
当然,稿费问题,从来都不是撰稿人可以单方决定的问题,而是与用稿方协商的结果。
事实上,报刊方面也有苦水,生存压力一天比一天大,物价飞涨,新闻纸涨,员工薪水涨,办公成本涨,现在你们还要喊稿费涨,你们来办报纸好了。再说了,是不是每个自由撰稿人,都值得付高稿费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之所以对国家版权局的基本稿酬标准上调计划不感兴趣,就是因为稿费应由市场决定,不能平均主义,市场上应该允许低稿费与高稿费并存,你想要高稿费,就得证明自己值得这个价格。
网络自媒体崛起后,到处都是写字的人,不少人还写得不错,而且大多数还是免费写。作为职业写字的人,你凭什么索要更高的价格?
你只能凭出色的职业素养,雄浑的知识积淀,丰厚的人生阅历以及饱满的行业人脉。但这不是每个写字的人都能达到的。
即使如此,我仍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中国优秀的写字的人,都能靠写字而过上体面的生活。高稿费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带来更优秀的写作者,带来更优秀的媒体原创内容,带来更严肃的新闻调查与更有洞察力的时政评论,带来真理的市场繁荣。当然,高稿费只是带来上述结果的一个因素,更加重要的,则是媒体市场的开放,那我们离多数优秀写作者能享受高稿费的时代也就不远了。
高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