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播报 |
媒介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传播 > 媒介声音 >
2011年七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大盘点(2)
发布日期:2011-12-28  中国电力营销网   来源:证券日报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20011年11月16日,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在召开的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上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即将下发,重点方向包括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制造装备及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等5个领域。其中,智能装备发展专项、卫星及应用发展专项的国家补贴资金已经落实。智能装备首台套补贴占到产品销售价格的25-50%。

  张相木表示,在智能制造装备、卫星制造装备及应用方面的专项资金已得到落实。智能制造装备方向第一批19个项目,国家补贴资金9.5亿元已下达,比较重视的是带有首台首套性质的产品,国家补贴占产品销售价格的25%-30%,最高的达50%。支持的对象既有项目开发单位,更有首台(套)产品使用部门。对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的财政支持正在落实中。航空发动机也将列入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相关重大专项规划中。

  在金融支持方面,工信部将组织地方企业申请创新产品,贷款可获得优惠。目前,工商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都在积极配合。

  目前,我国智能装备的产业规模约为3000亿元,国内市场多被国外厂商所占据。国内厂商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占有率为10%,工业机器人与专用装备为20%,中档数控机床为20%,高档数控机床为1%。

  中金研究报告认为,预计到2015年,我国智能装备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万亿元,国民经济重点产业所需高端智能装备及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2020年智能装备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

  卫星及应用产业中重点扶持的子行业包括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卫星运营、卫星地面设备制造。

  据了解,目前卫星制造和发射产业规模为70亿元,卫星应用产业规模为600亿元。制造和发射产业分别被航天五院和航天一院所垄断,卫星应用产业中GPS导航系统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产北斗导航系统仅占1%。

  中金研究报告中提到,目前我国已发射8颗北斗导航卫星,计划到2012年,我国将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地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预计到2020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5年将形成价值1500亿元到2000亿元产业,2020年有望达到4000亿元。

  新能源

  2011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风电将达1亿千瓦,年发电量1900亿千瓦时,其中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加上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以及核电等,2015年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这是在当日举行的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成果总结会上发布的上述规划数据。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讲话中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加强风电行业管理,狠抓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提高风电技术和质量要求,对风电实行年度开发计划管理,保证风电开发有序进行;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到2015年,在全国建设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

  会议信息显示,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大国。到2010年底,中国水电装机2.13亿千瓦,居世界第一;风电装机快速增长,并网运行容量超过31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为800万千瓦,占全球产量40%以上;累计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超过1.68亿平方米,占全球太阳能热水器总使用量的60%以上;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新材料

  2011年11月19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负责人表示,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安排,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自2010年着手编制的《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前已形成文本。按照《规划》,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2万亿元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5%。

  《规划》提出,重点支持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共六大领域。

  该负责人介绍,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率接近20%。《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建立起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新材料对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规划》要求重点新材料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5%,建成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到2015年,将形成10个产值超过15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20个产值超过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并形成若干年产值超300亿元的基地和集群;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50%;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牌,实施若干示范推广应用工程。

  新能源汽车

  2011年6月22日,据工信部网站公布的文件显示,由工信部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目前已基本完成。工信部将对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进行调研,以进一步确定《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重点支持方向。分析人士表示,《规划》一旦出台,必将再掀一波新能源汽车投资热潮。

  工信部此次调研可谓“深耕细作”,工信部表示将包括对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进行调研,深入了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产品技术水平、产业化状况、企业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规划等。

  据有媒体提前曝光的《规划》内容,未来发展目标包括两大块,一是2015年前,将大力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在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力争形成3至5家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二是实现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力争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以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规划》建议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议其中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3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200亿元用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另外,100亿元用于扶持核心汽车零部件业发展,50亿元用于试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将中国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代替的举措还清晰地表明,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实现汽车产业的结构性转型,发展重点不再是单纯的产销量,尤其是传统燃油汽车的产销量。(本版稿件由 沈 明编写)
 
(责任编辑:王静)

中国电力营销网投稿热线:010-63438088/63361156 新闻投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14306897
邮箱:keymedia#powersp.com.cn(请将#换成@)
相关信息
2013年11月19-21日,主题为技术共建、精益求新 的全国输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