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播报 |
媒介声音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合传播 > 媒介声音 >
《亮报》:节能行业一才难求?
发布日期:2012-01-30  中国电力营销网   来源:亮报
    到“十二五”末,节能服务行业的市场容量预计超过2万亿元,根据预计,这一行业需要50万从业人员以满足市场需求,而当前我国节能领域的从业人员仅7万余人,行业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亮报》邀请业内专家共同探讨——

节能行业一才难求?
 

       祝新全

  河北涵普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卞峰

  山东彩虹节能服务公司总经理  杨慧峰

  宁夏电力节能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亮报》:节能服务公司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如何?

    祝新全:目前,有两大类节能人才需求较大。一是有过大型工程项目经验,可独立设计大型项目的专业技术人才非常紧缺;二是对节能产业中某个专项领域有深刻认识,又具有市场运作经验和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从整个社会来看,节能技术人才的培养步伐并不能跟上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因为全国高校并未设置相关专业,加之节能产业涉及领域广,不同类型的企业所需人才涉及物理学、水力学、生物学、能源等不同学科,而节能产业非常注重工作经验但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很少。因此,许多企业从市场上直接招聘到合适的技术人才很难。

国家电网公司长期以来培养了一支非常优秀的技术人才队伍,并长期参与政府部门组织的节能技术工作,有比较丰富的人才和技术储备。

卞峰:目前我国总体能源效率为32%,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比先进国家高3倍,与之相对应的,节能产业发展落后、节能人才严重匮乏。但近几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进展很大,客观上对节能人才有着强烈需求,从而锻炼了一大批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

对国网系统的节能服务公司而言,中国电科院、国网需求侧管理中心为系统内节能公司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国家电网公司也通过中德能效合作、开展需求侧管理工作等途径,培养了一大批节能人才。另外,在供配电节能领域,电网企业无疑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杨慧峰:节能服务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对节能服务对象开展详细的节能潜力调研、分析、诊断,制定节能方案,甚至通过实施方案帮助用户实现节能降耗。同时节能服务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多个专业,因此对节能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很高。

节能服务行业属新兴产业,就目前而言,节能服务公司的人员大多来自于与节能产业相关的行业,无论在专业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还是从业经验等方面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人才总体上还是处于一个相对缺乏的状态。面对竞争激烈的节能服务市场,要想开创出一片天地,需要发掘人才,快速有效地培养人才。

 
《亮报》:在人才有限的情势下,节能服务公司应采取哪些途径来获得节能人才?

祝新全:对于电网系统内的节能公司而言,目前需要进行人力资源整合以适应节能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充分挖掘系统内相关专业,充实到节能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可依据节能业务的具体需要,在社会上选聘部分高素质人才,主要根据人才梯队建设需要,选调和培养一批新兴力量。

卞峰:企业获得人才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内部培养,二是外部招聘。对节能服务公司来说,顺利完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也有其特殊“捷径”。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显著特点是整合性,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往往涉及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运行等多个单位。充分利用这些单位人才,并通过项目合作带动培养企业自身的节能力量,应该是节能服务公司始终注意的问题。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与用能单位人员充分交流,提高自身人才技术水平。用能单位人员对本单位用能情况、设备情况最为熟悉,但一般因为两个原因造成其没有更好地采取节能措施,一是因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如仅从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等角度考虑问题,忽略从节能角度考虑问题;二是因信息闭塞。这种情况下需要节能公司真正从为用能单位解决问题出发,与其人员进行良好沟通,这些最了解设备状况的人员往往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杨慧峰:我认为当前获取节能服务专业人才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从电科院、电力设计院等一些与节能服务工作有一定相关性的单位引进一些技术人员,再加以培训;二是选拔录用一些相关专业的优秀应届毕业生,让他们在技术骨干的带领和指导下积极参与项目,在节能项目的实施中逐渐成长成熟;三是从高校或者专业的研究院所中聘请一些专家作为顾问,在关键项目节点和技术方案上进行评估和审核,利用专家较为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积淀来最大限度地规避项目风险。
 

《亮报》: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培养人才?

  

祝新全:首先要坚持公司成长与员工共同成长理念,人才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公司壮大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要在节能项目实施上,坚持在实践中发展,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向同事、外部获取专业知识,通过在工作中学习,使员工在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成为专家。

第三要在公司中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员工积极传播自己专业理念,从总经理到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坚持每周有人讲一次课,讲自己在某一领域的具体实践,讲课的人,通过组织讲义对某个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参与听众通过认真讨论获取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氛围的形成,是专业人才迅速成长的有效途径。

卞峰:人才培养有两个关键词,就是培训、现场。

节能服务公司在人才的培养上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层面:能源与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管理制度、标准等,始终用市场上的先进技术、产品来更新人员的知识构成,定期与节能产品生产厂家进行技术交流,经常派技术人员参加新技术研讨会等交流活动;注重培养技术人员的现场协调能力。通过派驻人员到服务厂家全程跟踪节能项目进展,逐步使人员熟悉项目的操作流程,在处理现场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人员的统筹协调能力。

德国节能人才培养模式非常有借鉴意义。简单地说,就是大量的系统培训、大量的现场实践。德国的节能人员实行认证制度,取得节能专家认证,要经过节能制度、标准等大量内容的培训和考核,经认证的专家每年必须进行不少于5次的现场节能诊断项目,也必须每年参加培训以便掌握最新的标准和技术。

杨慧峰:国家电网公司一系列理论讲座及示范性现场能效诊断活动都是极为行之有效的。通过参与中德能效审计等示范性的现场能效诊断活动,节能服务人员可以在现场工作过程中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从而实现工作能力上的跨越式提高。这对节能服务公司实力的提高十分有利。

此外还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一方面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到技术先进的地区,多方接触业内同行和专业技术厂家,特别是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公司,开展技术交流,全方位学习了解节能服务市场的先进节能技术及项目管理经验;另一方面邀请各行业专家到公司为员工授课,答疑解惑,同时让员工深入现场,实地了解同行业实际运行设备状况,积累经验,增长专业知识,快速提升技术人员能力。

 


中国电力营销网投稿热线:010-63438088/63361156 新闻投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14306897
邮箱:keymedia#powersp.com.cn(请将#换成@)
相关信息
2013年11月19-21日,主题为技术共建、精益求新 的全国输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