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营销业务线,上至管理人员,下到一线班组,一上班登录营销管理系统,开始一天的工作,是很平常的事情。从2002年至今,全网营销管理系统基本覆盖了省、地、县三级,系统内客户总数达6400万,核心数据记录达230亿条,成为营销各项业务顺利开展的一把“利器”。
随着客户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营销精益化管理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营销线各级人员逐渐发现,这把利器逐渐不“灵光”了:报表自动统计困难、无法提供辅助分析决策功能、差错率越来越高,这个系统逐渐跟不上营销精益化管理的步伐了。
“系统要跟上精益化管理的要求,数据更要全面准确可靠。”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介绍,最担心的是数据问题,电费、电量等核心数据质量很好,但相当数量的数据存在缺项、漏项、逻辑对应关系错误等问题。
按照公司数据质量提升工作的统一部署,8月22日,公司市场部组织系统内外专家开发完成了营销系统数据核查工具,计划近期开展全网营销数据质量评估行动,向“假错漏”数据“宣战”。
记者体验:抽丝剥茧找出要害
在公司市场营销部计量管理处主管唐国亮的引导下,记者打开营销系统数据核查工具,将某省级电网公司营销基础数据导入这个软件。经过一段时间运算,核查工具对海量数据进行了自动分析和统计,弹出了核查的总体情况:全省数据完整率、准确率,这两个核心数据分别是93.4%、69.67%;问题总量数以百万计;左边栏显示各地市局问题数量及排名,右边栏显示问题分门别类情况。
在左边栏,点击某地市供电局,显示出下属各县区分局问题总数及分布情况;记者选择问题最多的“设备类型”项,逐级点击下去,将问题定位到某供电所、某台区、设备型号、数据责任人等等。“这是缺项问题,档案里标有运行状态的互感器,但找不到对应的互感器的详细记录,说明档案有问题,或者缺失了这部分记录。”
从系统模拟核查的情况来看,数据质量问题比较严重。据介绍,当前“假错漏”数据问题主要集中于电价代码、台区、用电客户、计量点、计量资产等方面,一是不符合业务规范和标准的数据比较多;二是系统运行时间长,垃圾数据从未清理;三是信息变更不及时,造成系统内数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负责软件开发的林永春工程师说,该软件具备的钻取功能,就像开启了一双慧眼,能把这些隐藏的问题一一“挖”出来,逐级定位到供电所、台区、设备、责任人,帮助营销人员发现和定位问题,再去现场核对,将准确数据逐户逐项录入。
关键问题:数据不可靠,系统成摆设
“提升营销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关键要实现营销标准化、精益化管理,对旧的营销系统更新换代是刻不容缓的工作。”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说。据了解,当前全网营销系统版本达7个之多,各分子公司自主建设,建设时间比较早,数据结构、业务流程与公司统一的电网模型、一体化业务流程有较大差异,且业务覆盖不全面,对营配信息集成工作也造成影响。
考虑到对旧系统改造工作量巨大,相当于新开发一个新系统。公司决定新建一个全网统一的营销信息系统,经过前期准备、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目前已进入审查与完善阶段,新营销系统要比现有系统增加了三成功能。年底可在广东电网开展试点,明年8月开始全网推广。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再好的系统如果源头数据不真实、不准确,使用者就会逐渐失去对系统的信任,最终弃之不用。以线损管理为例,需要变电站、线路、台区的目录基础资料完整准确,所有关口用户、用电客户的线变户关系要求正确、完整和一致,才能统计出正确的供售电量,进行有效的线损分析。反之,若基础资料不完善,线损分析也无从谈起。
为配合新的营销系统上线,结合公司数据质量提升工作的总体要求,公司今年6月开展营销数据整治行动,开发数据核查工具正因此而来。“全国一些供电企业营销数据都有核查工具,但不能拿过来套用。节能服务和能效管理等业务流程是南网很强调的。”林永春说,开发过程中难点在于核查规则,多了少了都达不到效果。公司市场部组织全网营销方面专家一起商量,确定了600多个核查规则。
持续改进:对数据要“求全责备”
为解决数据质量问题,确保新的营销信息系统的顺利上线,公司市场部在年初成立了“营销数据质量提升”专项工作组,制定了《营销数据质量提升专项工作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营销数据质量的全面提升。
今年是基础数据质量提升阶段,要求直供直管客户基础档案数据的完整性达到90%以上,准确性达到80%以上;县级供电企业的客户基础档案数据的完整性达到85%以上,准确性达到70%以上。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深圳供电局在年底前完成,广西电网、云南电网明年6月底完成,贵州电网、海南电网明年底完成。
据了解,营销系统数据质量评估行动将在年底开始大规模铺开,由各分子公司组织实施,营销数据质量核查工具将发挥积极作用。(本报记者 杜远远)